【頸椎病】兒童現「瞓捩頸」情況或患特殊頸椎病 專家指如情況持續一周應盡快求醫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8/04 17:56

最後更新: 2021/08/04 19:05

分享:

分享:

兒童出現「瞓捩頸」情況或是因為患上一種特殊頸椎病。(陳國峰攝)

如果小朋友出現「瞓捩頸」情況,有可能是患上一種特殊的頸椎病,情況嚴重者或會有生命危險。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專家指出,「寰樞椎旋轉脫位」(AARD)的患者多數為12歲以下兒童,如延遲治療或會惡化至「枕骨寰樞椎旋轉脫位」(OAARD),情況嚴重或會導致頸部及面部畸形、引起致命的神經受損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現年13歲的Natalie在2018年10月某天開始感冒、頸部疼痛,頭部微微傾斜,在求醫家庭醫生後,診斷她為「瞓捩頸」,僅向她處方止痛藥。她在服藥後數天後,情況仍然未有好轉,故再次求醫,在照X光後發現頸部關節出現問題,確診AARD。骨科專科醫生其後為她進行約10天的頸部牽引治療,雖然關節已經復位,惟情況仍然未如理想。她在兩、三個月後因為出現淋巴發炎、發高燒,兩周後頸部疼痛,病情再次復發,並惡化至OAARD,最後需要接受頸椎融合手術治療。

另一患者的家長張太憶述,其10歲的女兒於今年初在睡醒後感到頸痛,頭部歪向一邊且未能轉動,曾多次接受跌打及脊醫治療,至5個月後才確診並進行治療。

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高日藍解釋,AARD是頸部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間的異常旋轉脫位,多數患者因為延誤治療和在接受其他手法治療,例如脊骨療法,物理治療和傳統跌打治療,因為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至OAARD。他指出,醫管局每年約有10宗相關個案,有7成患者是12歲以下小朋友,病徵包括頸痛、頸部或頭部傾側、頸部肌肉疼痛或抽筋等,不過由於情況難以診斷,很多人會因而延誤治療。

他說,如果患者可以及早診斷並接受治療,一般可以透過消炎藥物、使用下巴牽引等非入侵性的治療方法治理,但若延誤診斷,患者或需要接受手術,將金屬針插入顱骨等。

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張文智表示,該病並非常見惟難以預防,因有四分之一患者的病因未明、另有部分人是因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接受頭頸外科醫療程序而致,建議家長如發現小朋友出現「瞓捩頸」情況而且維持一周仍沒好轉,應盡快尋求專科醫生,以免病情惡化;另強調在未接受適當的評估之前,切忌進行任何手法治療。

緊貼東京奧運及港隊消息,即看奧運專頁:https://bit.ly/3inwDGa

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:https://bit.ly/3vw84v0
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郭詩詩